1.放線
在一臺正常運行的漆包線上,操作人員的精力和體力大部分消耗在放線部分,調換放線盤使操作者付出很大的勞動力,換線時接頭易產生品質問題及發生運行故障。有效的方法是大容量放線。 放線的關鍵是控制張力,張力大時不僅拉細導體,使導線表面失去光亮,還影響漆包線的多項性能。從外表上看,被拉細的導線,涂制出的漆包線光澤較差;從性能來看,漆包線伸長率、回彈性、柔韌性、熱沖擊都受到影響。放線張力太小,線容易跳動造成并線、線碰爐口。放線時最怕半圈張力大,半圈張力小,這樣不僅使導線松亂、扎斷,一段一段被拉細,而且還會引起烘爐內線的大跳動,造成并線、碰線故障。放線張力要均勻,適當。 在退火爐前安裝助力輪對張力的控制有很大幫助。軟銅線在室溫下其最大不延伸張力約為15kg/mm2,在400℃下最大不延伸張力約為7kg/mm2;在460℃下最大不延伸張力為4kg/mm2;在500℃下最大不延伸張力為2kg/mm2。在正常的漆包線涂制過程中,漆包線的張力要明顯小于不延伸張力,要求控制在50%左右,放線張力控制在不延伸張力的20%左右。
大規格大容量線軸一般采用徑向旋轉式放線器;中等規格導線一般采用越端式或毛刷式放線器;微細規格導線一般采用毛刷式或雙錐套式放線器。
不論采用哪種放線方式,都對裸銅線線軸的結構和質量有嚴格要求
表面應光潔以保證線材不被擦傷
軸芯兩側及側板內外有2—4mm半徑的r角以保證放線過程中能均衡放出
線軸加工完后,必須作動、靜平衡試驗
毛刷放線器要求軸芯直徑:側板直徑小于1:1.7;越端放線要求小于1:1.9,否則放線至軸芯時會出現斷線現象。
2.退火
退火的目的是使導體由于模具拉伸過程中因晶格變化而變硬的導線經過一定的溫度加熱,使分子晶格重排后恢復工藝要求的柔軟度,同時除去拉伸過程中導體表面殘留的潤滑劑、油污等,使導線易于涂漆,保證漆包線的質量。最重要的是保證漆包線在作為繞組的使用過程中有適宜的柔軟度和伸長率,同時有助于提高導電率。
導體變形程度越大,伸長率越低,抗拉強度越高。
銅線的退火,常用的有三種方式:成盤退火;拉絲機上連續退火;漆包機上連續退火。前二種方式都不能滿足漆包工藝的要求。成盤退火只能使銅線軟化,而去油不徹底,由于退火后導線軟了,放線時增加了彎曲。在拉絲機上連續退火,雖然能夠達到銅線的軟化和去除表面油脂,但退火后柔軟的銅線繞到線盤上形成了很多彎曲。在漆包機上涂漆前進行連續退火不但能夠達到軟化去油的目的,而且經過退火的導線很直,直接進入涂漆裝置,能夠涂上均勻的漆膜。
退火爐的溫度要根據退火爐的長度、銅線規格、行線速度來決定。在同樣的溫度和速度下,退火爐越長,導體晶格的恢復越充分。在退火溫度較低時,爐溫越高,伸長率越好,但退火溫度很高時會出現相反的現象,溫度越高,伸長率越小,并且導線表面失去光澤,甚至容易脆斷。
退火爐溫太高,不僅影響爐的使用壽命,而且停車整理、斷線穿線時易燒斷線。要求退火爐的最高溫度控制在500℃左右。對爐子采用二段控溫形式,在靜態和動態溫度近似的位置選擇控溫點是有效的。 銅在高溫下容易氧化,氧化銅是很酥松的,漆膜不能牢固的附著在銅導線上,氧化銅對漆膜的老化有催化作用,對漆包線柔韌性、熱沖擊、熱老化都有不良影響。要銅導線不氧化,就要使在高溫下的銅導線不和空氣中的氧接觸,因此要有保護氣體。大部分的退火爐一頭水封,另一頭開著。退火爐水槽中的水有三個作用:封閉爐口,冷卻導線,發生蒸汽做保護氣體。在剛開車時由于退火管內的水蒸汽很少,不能及時排除空氣,可以往退火管內灌少量的酒精水溶液(1:1)。(切注意不可灌純酒精及控制使用量)
退火水槽中的水質非常重要。水中的雜質會使導線不清潔影響涂漆,無法形成光滑的漆膜。使用中水的含氯量需小于5mg/l,電導率小于50μΩ/cm。氯離子附在銅導線的表面經過一段時間后會腐蝕銅線和漆膜,在漆包線漆膜內的導線表面產生黑點。為保證品質必須定期清洗水槽。
水槽中的水溫也有要求。水溫高有利于發生水蒸汽對退火中的銅線進行保護,離開水箱的導線不易帶水,但對導線的冷卻不利。水溫低雖然起到冷卻作用,但導線上帶有大量的水,對涂漆不利。通常,粗線水溫低一些,細線水溫高一些。當銅線在離開水面時有使水汽化飛濺的聲音時,說明水溫太高。一般粗線控制在50~60℃,中線控制在60~70℃,細線控制在70~80℃。細線因速度快,帶水問題嚴重,宜采用熱風烘干。
135 - 3296 - 7209
廣東省東莞市東城街道莞龍路東城段46號101室